最受欢迎排行榜
浏览过的商品

大化石简介

发布日期:2011-11-14

大化石亦称大化彩玉石,是水冲石(也叫岩滩石)中的一个石种,石质为硅质岩,因产在大化(广西柳州的大化瑶族自治县岩滩红水河段)而得名,是新近开发的新石种。

大化石有大化摩尔石、大化梨皮石、大化黄腊石、大化“黑珍珠”等石种,但一般所称的大化石指的是大化彩玉石。

大化石按出产的河段来分可细分为:桥底石、拿定石、陆码石、古河石;按石皮特征来分分为:深水石、浅水石、沙滩石和打磨石;按花纹来分分为:虎皮石(红虎皮和黄虎皮)、草花石(粗花和细花)、龟纹石。

从开发出来的大化石看,无论大到一二十吨的巨石,或小到二、三十克的小石子,无不都具有石质坚硬,硅化或玉化程度高;石形奇特,千姿百态;花纹图案变化无穷;色彩艳丽和谐悦目等特色。由此可见大化石的风雅、气质、神韵都达到了非凡的境地,它一露面便轰动广西,誉满中华,影响遍及全球。

大化石的形成

大化石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大化石的原岩,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于地球内力和外力的物理作用(风化、搬运、冲涮)及化学作用(大自然中自然产生的酸、碱的分解化合)而发生质变,形成硅化程度高、玉化好、结构紧密、质地坚硬的大化石。

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大化石的原岩,是形成于距今约2.4~2.6亿年的上古生代二叠纪地层的石英岩和硅质岩,都是质地比较硬的岩石。二亿五千万年前的地质年代,大化县区域有着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古地理环境为深海海相喷发沉积。沉积了二叠系地层,是一套硅质岩晚古生代基性火山岩,有一次性喷发岩———具辉绿结构的玄武岩,又共生和伴生基性侵入岩———辉绿岩。火山喷发和侵入活动,对原岩硅质产生接触变质作用,岩体有明显的冷凝边,同时,火山岩使围岩受接触变质,常有硅化、黄铁矿化、局部有大理岩化、角岩化、重结晶,蚀变带厚薄不一,有的几米,最厚达30多米,有的地方出现辉绿岩、玄武岩。这些地质条件,是形成大化石的自然美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基性喷发岩使大化石原岩接触变质,硅化、角岩化使岩石变得坚硬、致密,所以大化石质地优良,加上喷发熔液带来大量不同的矿物质,多种矿物质在其后形成赏石过程中对岩石起着重要的致色作用,铁离子致色使岩石呈现棕红、褐棕、黄褐,铜离子及绿泥石化又使岩石呈现浅绿色,还有其它矿物如斜长石、辉石、橄榄石、角闪石、钛铁矿、富铁纳长石、硅灰石、金红石、白钛石等,都起致色作用,因此,至使大化石的色彩十分丰富绚丽而又古朴典雅。

大化石的形成过程,还有赖于十分有利的地理环境。红水河对堆积于河床中的石体冲刷以及水中含的大量矿物质对石体化学作用(即俗称水镀),历经大自然千百万年的神奇伟力的作用,造就了品位极高的大化彩玉石。产出大化石的位置,是在广西大化县岩滩水电站附近的红水河河床中。大化石所在河段正是岩滩电站坝址处,河床坡降大,水流急波浪高,这一带的接触蚀变带硅质岩是出露比较厚的地段。实地观测可见,河两岸高山似一对高踞的雄狮,这是因为硅化带岩石坚硬、耐风化而形成的地貌形态。红水河的切割,使原岩破碎后冲积于河床中,红水河河水流量大、高落差、水流急,加上河水中每年雨季都夹带大量砂、泥物质,使冲积于河床中的破碎岩块,经受千万年河水的冲刷。再加上大化石组成的化学元素多样性,硅质岩硅化过程中,有的形成石英岩,有的形成碧玉岩,有的形成硅化度很高的大理岩,它们都会受其结构或化学元素成分不同的影响。其物理、化学性质不一样,当然就有不同的结构、致密度和硬度。因此经过长期的夹带泥沙的河水冲涮,结构密度低和硬度也不高的物质被冲涮后当然就形成了各异的形态。易破碎及质软的部分已被冲碎刷净,而留下的是结构致密的岩石,长期的冲刷作用,使石肤光洁润滑。另外,河水中溶解有多种矿物质,这些矿物质长期对石体表面起化学作用,俗称“水镀”,其实是矿物质起化学作用的结果,形成多彩的石肤,即多种矿物离子致色作用,这种自然色彩,是大自然的造化。在漫长的“水镀”即矿化作用过程中,原岩成分不同,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受水冲刷的差异,经水中矿物质的化学作用程度不同,则产生不同的色彩;加上岩石的结构、层理,原岩被溶解时难易的不同,以及其中的节理、微细孔不同,形成不同形态;微细节理和微细孔的深浅位置不同,而充填不同的矿物质,致色不同,又形成不同的花纹图案。

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造就了色彩十分丰富、水洗度甚佳、石肤润泽、珠光宝气、形态奇特、石质优良、内涵丰富的大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