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欢迎排行榜
浏览过的商品

奇石自然美

发布日期:2011-09-08

自然美是客观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美。如日月星辰、雨雪霜云、山川原野、树木花草、鸟兽鱼虫等等的美。自然美的领域非常广泛,门类形态丰富多彩,变化万千。奇石是自然美这座宫殿中的珍藏瑰宝,有待于人类去不断的探索她、鉴赏她、弘扬她。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层出不穷,千姿百态。然而作为自然美的奇石,与社会美、艺术美相比较,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奇石美的客观性和自然性

 

  奇石美的客观性,主要是具有美的特性的石种和一切自然现象一样,是客观的物质存在,其存在形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上,自然美在人类出现以前的若干万年就客观存在了。泰山形成于距今约20亿年前的太古时代,桂林的阳朔一带在两亿年前曾是海底,露出地面形成现在的独特的山形地貌,也有百余万年的历史。同样,日月星辰、山水花木、鸟兽虫鱼的形态也早已如此。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它们虽然没有美的意 但人类社会出现以后,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大自然与人类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自然界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人类智力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丰富、精神需求的发展,自然界中那些具有美的属性的形态,就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而成为自然美。奇石美的存在先于人类社会,而被认识又起于人类社会。没有人和人类社会,就没有美的概念,奇石美也就无意义了。

 

  自然美的自然性,就是具有美的属性的自然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生长、发展、运动规律。如月亮绕地球转,地球绕太阳转,春去夏来,花开花落等等。梅花严寒盛开,桃花春天争艳,枫叶秋季变红,都是它们的自然性的表现。人们喜爱花的色彩绚丽、姿态万千、异香扑鼻,这些就是花美的自然特质。人们喜欢奇石,是因为奇石在形、纹、色、质上具有特殊的美感,且具稳定性。花的颜色为什么五色缤纷呢?因为花中含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这些元素在不同花的花瓣中的成分、比例不同,花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可见色素是各种花内的自然特质。

 

  奇石同其他自然美的物体一样,也有它自身发生和形成的规律。它是在亿万年的沧桑岁月中,历经大地造山运动的揉炼皱折,在自然搬运过程中,历经巨浪冲刷、摩擦、闯碰、风化、侵蚀,始展现出奇妙无穷、古朴典雅的风韵。其质地与它原来的剥落的岩体有关,其色彩是由于岩石中的矿物所含的色素离子,以及色元素和带色矿物质种类分离情况及含量决定的,其形态和纹理也与自然搬运的时间、距离和环境有密切关系。

 

  总之,奇石的美不是以人的意志设计制作而成,而是大自然的造化。故有“绘画能留春常在,奇石难得世上双”之说。

 

  ()奇石美的多面性和二重性

 

  自然物的属性和特征是多方面的,它们与人类社会生活的联系也是广泛复杂的。自然物的美在不同的条件下,在与人类社会生活不同的联系中,会显示出不同的侧面。同一自然物,有时表现为这样一种美,有时又显示出那样一种美,这就是自然美的多面性。奇石也如此,之所以会有那么大的魅力,是它的色、纹、质、形能满足人们的多种审美需求。美学家车尼雪夫斯基在分析水的美时,从形状、色泽、质地等方面说明水能表现出多种美:有碧绿如镜的宁静美、奔腾飞泻的动态美、清澈晶莹的纯洁美、映照复现(如摄影)的“艺术美”。又如月亮从形状看,皎洁如玉、弯曲如弓,体现出不同的形式美;从光来看,有时温和,有时朦胧,有时皎洁,有时晦暗,给人以不同的诗情画意。又如蝴蝶,斑斓的色彩、翩翩的舞姿以及对鲜花的依恋等,从几方面给人以美感。总之,许多自然物无论动态、静态,都从不同的侧面或形状表现出美的多面性。以像形石和纹理石为例,在同一块石头上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或以不同的思维去理解,可以发现不同的画面和意境,是常见的事。

 

  也要认识到,同一自然事物有多种属性或特征,其中有的属性特征是美的,有的却是丑的,这就使有些自然物具有美丑二重性。齐白石曾画过一只长嘴鸟,题名为“羽毛可取”,意思是鸟的形状,长嘴小身虽不好看,但它的羽毛色泽鲜艳却是可取的。有些自然物与人们的生活发生不同的联系,在不同的条件下也具有美丑的二重性。蝴蝶的色彩、舞姿是美的,但其大多数幼虫都吃庄稼、具有丑恶性。公路上坍方滚下的石头会堵塞交通,泥石流中的石头会给人带来灾难,但在修路筑堤时又不可缺少。以瘦、陋、透、皱著称的太湖石,在建房修路上确实无实用价值,然而在建造园林,制作盆景上,则是上好的美石。

 

  ()奇石外观美的确定性和内涵美的随意性

 

  自然美的最大特点,就是形式美占有突出的地位,因为外观是第一印象。自然物的形式都比较清晰具体,以为它们的感性特征引起人们的美感。这就使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时乃侧重于形式方面:如色彩、线条、形态、质料以及形式结构上的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等特点。如山的状貌、水的波澜、花的艳丽、鸟的形态、云的变幻、人的形体、玉的纯洁、金的光泽等等,都以其形式美感染人。千百年来,人们直接感受各种自然美的形式,已积累了许多形式美的规律和特征,因而形式美已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人们欣赏自然美往往专注于其形式而忽视其内容。如大多数奇石爱好者都是从当初发现石头上的“猫儿”、“狗儿”开始收集“1234……”和“十二生肖”入门的,是合符情理的。

 

  自然美的内容一般来说比较隐约、模糊,缺乏明确性甚至具有不确定性。因为自然是自然生成的,物质存在的形态很难说有多少确定的意义。不过,由于大自然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千百年来,人们在自然的审美活动中,把一些自然美的形态特点与社会生活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类比、联想或想象,借自然美的形态表现一定的社会生活或思想内容,这就使自然美有了某些社会意义,也就是内容。比如莲花色彩、形态美,说不上什么美的内容。而文学家根据它的特点写出“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用莲花的形态特点象征人的高洁情操,就使自然美具有教育的意义和内容了。又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起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春蚕到死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等等。自然美虽然以形式为主,但如果毫无理性内容,也会削弱其美的魅力。许多人对自然美之所以百看不厌,就因为美的形式能引起一些理性思考而深感韵味无穷。不过,由于自然美具有多面性和二重性,加之不同的审美修养、审美情趣、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和情绪的差异,对同一个自然美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评价,这样就形成了自然美内容的不确定性。例如奇石爱好者熊林蓉女士收藏的一块菊花石,有的说像菊花,有的说像蝴蝶,最后她将石头命名“天鹅湖”。虽各有千秋,但又不离其石。

 

  ()奇石自然美的辨证赏析

 

  由于奇石美的自然性、多元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决定了对奇石美的鉴赏要坚持辨证的观点。如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具像与抽像的关系、完整与缺陷的关系。任何表面的、单一的、固执的观点,都不可能揭示奇石自然美的奥秘和精华。

 

  美与空间美的统一

 

  时间与空间对人们感受美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同一事物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可给人以不同的观感。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他的一篇谈美文章中,谈及这么一种美学现象:漫步河边看杨柳,往往会觉得河这岸的杨柳不及河对岸的美。因为近看看得太真切、太实在,而隔河远看,看得朦朦胧胧,会觉得更有诗情画意。这种美学现象,颇为普遍。俗话说:“马上观君子,月下看美人”。月下看美人,定会觉得月下的美人较之阳光下的美人更美。何故?同样因为阳光下看得真切实在乃致美人脸上的微疵都是看得清清楚楚,而朦胧的月光却可以把它抹去。如此美学现象,无疑是因为时空的距离所造成。

 

  奇石的自然美呈现的现象或花纹,由于是自然成像,时空感极强,大多属于远距离美(远焦美),近距离的美(特写美)很少。因此对奇石美的观赏,要有“月下看美人”的精神,不应过分苛求。

 

  再从时间美来看,由于人们受各个时期客观环境、条件、习俗的影响,对美的认识也将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如古代人们崇拜石头,是因为石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隋唐时期,崇尚摩岩石刻,意在流芳百世。清代,南方喜欢用太湖石、灵壁石、钟乳石营造园林,制作盆景。米芾将奇石总结为皱透漏瘦四个特点,而今天就远不只这四点,如最受宠爱的雨花石,就包括不进去。再从奇石的取像和命名来看,由于时代的变迁,也带有很多时代的烙印和特征,过去多以帝王将相、神仙剑侠命名,而今天的范围就大得多了。如“一代伟人”、“香港回归”、“泰坦尼克号”等都是时代的产物。

 

  以时代为背景的审美观念,还受到生存环境、经济条件的影响,人们的爱美情趣和雅兴也将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如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十年动乱时期,恐怕没有多少人对奇石自然美感兴趣。总之时空的距离和变迁会对美的感受和理解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宏观美与微观美的统一

 

  在自然美的范畴中有两个最基本的形态,一是气势磅礴、宏伟巍峨的宏观美,如黄山、泰山、长江三峡;二是小巧灵珑、珍奇雅秀的微观美。如珍珠玛瑙、碧玉水晶等。前者是没有人为加工的原形美,后者是要经人工琢磨才能露出其真实美。前者重于形,后者重于质。唯独奇石是二者兼而有之,既可以小见大,体现名山大川,又不需任何的加工就可体现小巧玲珑的袖珍美。如吴恭让先生收藏的“中国石”,一块拳头大小的奇石居然能展现神州大地,可谓是宏观与微观的巧妙统一。

 

  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这些天然的艺术杰作。人物肖像、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楼阁亭榭、田园风光、风峦幽谷,无奇不有、千姿百态。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稀世珍宝。大千世界被浓缩在一方方奇石上,造型奇特,内涵深远,独领风骚。是一种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自然美。

 

  具像美与抽象美的统一。

 

  具像是认识自然美的基础,是感性认识的体现,一般表现事物的局部和个性;抽象是认识事物的概况,是理性认识的体现,一般表现事物的全貌和共性。

 

  奇石自然美的特性决定了它一般是表现自然美的概貌和共性,而表现局部和个性者极少。似像非像者多,完全逼真者少。如奇石上的人物肖像大多是剪影和轮廓,五官齐全者少。又如我国众多自然景观的共性是山青、水秀、洞幽、石奇。而表现在奇石上“黄山烟云”、“泰山日出”、“三峡云雨”、“峨眉秀色”、“西山秋色”等,都是这些景关的共性和特性,并不是某一具体的景点或山石。因此,奇石自然美具有很高的抽象性。

 

  似像非像、似有似无、若隐若现、有虚有实、有动有静、有风有浪、有声有咏,让你思绪万千,无限暇想,才是奇石自然美的精华所在。

 

  完整美与缺陷美的统一

 

  谈到美,人们很容易与完整、对称、协调、和谐、鲜艳的物体联系起来,其实这只是美的一个方面,大千世界中有许多非常美的物体是不完整、不协调、不对称的……,如中国的园林建筑、摩岩石刻、盆景艺术、西方的古城堡、水族馆里很多观赏鱼的形状,都不是对称的。奇石是历经沧桑的天成之物,大多有缺陷和不如人意之处,完美无缺的奇石是少有的,不能因此而否定她的自然美。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何况是天成地就的石头。中国的四大美女都有各自的缺陷,而照样受宠。西方的维纳斯可算是美神的象征,据说出土时,就缺手少臂,艺术家们曾多次作了各式各样的手臂,想把她修补完整,结果都是不理想,最后只好让她缺着,照样很美。中国有很多文物古迹,在修复中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原来提的是“整旧为新”的方针,现在也为“整旧如旧”了。道理很清楚,如果都“新”了,就不是古迹,而是人造的景观。因此说明,奇石美就美在原始、古朴、自然、抽象、含蓄方面,否则也就成了工艺石刻,而不是奇石。

 

  有些初入石门爱好者,为了完整,喜欢在石头上动手动脚,加个眼睛、刻个嘴,结果弄巧成拙。 王朝闻大师对此有深刻的见解,他说:“轻易在石头上动手,将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我讲这些并不否认奇石的完整美,而是讲在鉴赏奇石时,不要刻意追求完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