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欢迎排行榜
浏览过的商品

文字石的赏读

发布日期:2011-09-05

奇石欣赏中,我们常会遇见一些特殊的画面,这类画面很象人类的文字,故而大家亲切地称这类奇石为“文字石”,也有人称之为“天书”。本文仅拟对以汉语作为母语的文字石欣赏做一点探讨。

  在“文字石”这个大家族中,有一些石头上只有比较简单的线条。这些线条一经适当的组合便成为了天然的“汉字”。最常见的如“人”、“大”“中”、“个”、“山”、“水”、“日”、“月”、“丰”、“石”、“马”等。当然有时也能出现比较繁杂的文字如“年”、“高”、“福”、“禄”“寿”、“喜”等。由于这类奇石少之又少,因此格外珍贵。而那些意义吉祥而特别的文字石就更是弥足珍贵了。 

    现在首先谈一谈我对“文字石”的笔画的一点看法。由于石头上的文字是纯天然形成的,完全是天公所为。很多时候,我们在奇石上所发现的文字模样的画面,可能是似是而非的,然而我们却没法去苛求。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这些石头上的天然文字呢?我是这样看的:(1)关于笔画的增减:石头的这些所谓“文字”与我们书写交流时写的文字在笔画上完全相同当然最理想,但是,如果出现或者少画少点的,或者多点多画的,那么该怎么样来对待这种情况呢?我的观点是求大同存小异。只要其主体笔画与某个汉字相似时,即使多一两点或少一两点,多一两画或是少一两画,只要不会因这或多或少的增减而造成误解误读,就可以把它看做某字。其实,从文字学角度来说也是说得过去的。古人尚有“异体字”、“通假字”之说嘛。例如“马”字,即使少了下面那一横,人们看字形主体,也能猜到它完整的写法而不会造成误认。再如“火”字,旁边多一两点,人们仍然有理由认它为“火”字,而且可认为是“火旺”之意。因为汉语的造字法中就有会意一法。再从民俗文化学角度看,古人在写字中如遇到书写与帝王或尊者名相同的文字时,都有为尊者讳的习惯。古人的办法,就是采用增减笔画来解决这一矛盾。我认为将这一原则引进文字石的欣赏中是会大有裨益的。(2)笔画的长短曲直平斜。在规范的汉字书写中,一个字的笔画长短是确定的。但奇石上的“文字”,多数时候是不规范的。有时,该长的不长,该短的不短,该平的不平,该正的不正……此外还有粗细不均等问题。这些方面我们都不能过于苛求。此外,关于点的看法。我认为,有时候我们可以把一点看成一横或一竖、一撇、一捺等。把一横看做一点或几点。把一竖看作是“亻”或“彳”;把“宀”写作横折等。其实这些看法是有历史根据的。我国的书法历史源远流长。单是书体就有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而其中行书和草书对笔画的处理最为灵活。因此,对奇石上面文字笔画的长短粗细平斜曲直,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历代书法原则的充足理由去灵活认识。(3)笔画的断与连。奇石上的所谓文字,是奇石欣赏者选定一个特殊的角度去肯定石头上的线条与线条的组合,然而,既然是天然的,在很多情况下都与人类创造的文字出现许多差别,但当这种差别小到可以被某些理由忽视时,人们就可以认它是某个“文字”了。而说到这里,又会让我们想到我们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书法艺术中本身就注重就讲究笔画的断与连。具体说,书法中的“飞白”手法,就与断有关。而正是“飞白”这种技巧的运用,造成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审美效果,给书法艺术带来了很多的灵气和美感。而行书、草书在书写实践中,笔画与笔画相连又带给了书写者以方便和快捷以及美妙的动态,也是一份美的享受。可见将这些原理引入对文字石的鉴赏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我想谈一谈文字石的“文化”。欣赏文字石,要注重的是它的文化内涵。我国的奇石欣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情结。欣赏文字石上的文字,一般注重其意义的吉祥,美好等,如前所举的“大”、“强”、“荣”、“升”、“盛”、“福”、“禄”、“寿”、“喜”等。还有与儒家文化联系。如“龙”、“凤”;“梅”、“兰”、“竹”“菊”、“荷”;“松”、“鹤”; “秀”、“香”等。但是最能体现文化内涵而言,还应该特别注意与历代名人的姓名联系,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联系。

  再谈一谈文字石的组合。要想体现深厚的文化内涵,只有单枚的文字石是不够的,所以你必须寻寻觅觅,化时间与精力去收集多枚有关联的文字石。将搜集到的多枚文字石,将其组成名人姓名、重大历史事件名、组成诗句、对联来收藏,才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如有人收藏了“小平你好”、“抗日战争”、“明月松间照”等组合文字石,这就很有人文内涵。这些都是一个文字奇石收藏家应该追求的境界。